泥山坞经堂基探访实录 暂不支持该视频播放
泥山坞位于金华市婺南沙畈乡境内,与山脚、辽头村为邻,以白沙溪为太极图,山脚、辽头两村分别为阴阳鱼,两仪生四象,四象生八卦,演化出系列神秘文化。 山脚有名山为“福民”山,山上供奉着大禹、七总管,朱元璋敕封的“名山第乙”匾额,略上游的东古园有太平天国的“BINGGONGCHANG”。辽头上游是泥山坞村流出的小溪,与主溪汇合,小溪上有桥曰“青龙桥”,有一群麻雀掩护朱元璋的传说。 2023年11月12日上午,我们一行10余人来到泥山坞村。考察组分为两组,一组登山考察现场。另一组在村里访谈,我们有幸的采访了76岁的卜土根老人,卜老年轻时在村里当过干部,中年在乡企办工作,现在在老家养老。关于“经堂基”的情况,他了解的不少,年轻时经常在经堂基劳作。 他说:从村里出发到经堂基,需要登山一个多小时左右。经堂基的位置有点特别,坐落在一口铁锅里一样,四面都是山,总面积约有70几亩,经堂基占地面积约有120平方米,三间正房,侧面有伙房。经堂基正后方有口小水塘,饮用水靠这里供应。经堂基前面有一口一亩左右的水塘,水深3米左右,塘口宽4-5米,驳墈约高2米。在附近还有一口约3米见方的纸槽。前些年,山上种满了茶叶。现在,由于行情、采摘茶叶成本提高,又没有自己的品牌等因素,导致茶叶山荒废,满山都是柴禾树木。 从泥山坞到经堂基是一条便道,多数路段用溪滩鹅卵石叠砌而成。官道却从辽头村后山上去,从山脚开始,用条石铺到经堂基,其规模宏大,文人坐轿、武人骑马都走这条官道。经堂基所用的石条,就地取材,土名叫长山弯毛石宕,此处的高度与经堂基高度所差无几,这样做,可以免除上山抬石之苦。毛石抬到经堂基后,再加工成光面的石条。 几十年前,这些石条被附近村民弄回家造房子筑墙脚,甚至连青草村的人也去弄这些石条。要想把这些石条弄下山,也不容易,于是,智慧的人们想了一个巧妙的办法。先砍伐一些柴禾,在将石条捆绑在柴禾上,拖动着柴禾,石条也就随着移动了,这样,一次能拖动2-3块石条。 前几年,有人开着小挖机去经堂基水塘里去挖宝藏,结果小挖机陷阱淤泥里,无法动弹,于是又开了一台大挖机,将小挖机拉出来,小挖机第二次尝试着再挖,结果,又陷进去了,这一次,他们怕了,觉得有古怪,于是匆匆回家。 笔者查阅了一些资料,经堂:1、如在寺院里的经堂是指藏经书的地方。2、一般的经堂是诵经、做佛事的地方。3、某大户人家专供老太太吃斋、诵经、超度的地方。这里有几个疑问一时无法解释: 一是村民口中的经堂基究竟是否经堂? 二是什么时候造的,又是什么原因,什么时候消失的? 三是怎么样的实力支撑着如此的规模? 笔者注意到泥山坞村口有棵古树,叫“紫楠”,挂牌树龄180年。村口的树,一般叫水口树。山区的村口都有些古树,这些古树的地方叫“水口”,水口的标配是:水口桥、水口庙、水口树、水口泰山石敢当、水口孤魂坛。大多数地方只有水口桥、水口庙、水口树。 根据泥山坞水口树180年树龄来推测,该村一般不会超过200年的历史。泥山坞与东古园相隔不远,如果东古园确有太平天国的“BINGGONGCHANG”的话,那么,经堂基的经堂消失与天平天国运动有一定的关系,从时间上推测是相吻合的。 上山考察组,因气候等原因,未能找到经堂基遗址,无果而返。从他们带回来的足迹图看,已经接近经堂基遗址(根据地图推测),因山林茂密,雾雨朦胧而看不清楚。该组成员表示择日再探,期待揭开经堂基的神秘面纱。 讲述者:卜土根,泥山坞人,现年76岁。 
(借图)

(借图)

(借图)






(借图)

(借图)

(借图)
登录浙中在线客户端,分享美好心情
23人点赞
-
内塔尼亚胡,给中国手机做了一个全世界的大广告
昨天 09:07 沉睡森林
-
有偿,带小件到龙游!
昨天 09:47 zjsjp
-
香港发生黄金大劫案…现在还有这种事情,太震惊了
2小时前 无人在意1
-
习惯了就好了
昨天 14:15 rick19771121
-
-
9月18日 电影《731》首映
8小时前 沉睡森林
-
-
-
-
打开浙中在线,查看更多精彩内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