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金华市民范先生拨打市新闻传媒中心热线83186666反映,市区湖海塘公园绿道上常有人“吞云吐雾”,游人被迫吸入吸烟者边走边抽形成的“二手烟”。他提议,公园管理方能否对此现象进行劝导,以减少绿道上“游烟”现象发生?春暖花开,天气晴好,近段时间,吃了晚饭,范先生喜欢和家人去湖海塘公园走一走,有个现象让他感到很无奈:晚上在公园绿道上散步的人多,但吸烟的人也不少。本来走在绿道上,呼吸着带花香的空气很是惬意,然而煞风景的是,前面遇到有人吸烟,跟在后面走的人就得跟着吸“二手烟”,有时快步超过前面的吸烟者,超过后发现前面还有一片烟雾,原来又有一名游烟者。范先生说,吸烟者边走边吸的行为,直接影响他人健康。因为在步行状态时,人的呼吸更深、频率更快,吸入肺部的烟雾及有害物质更多,“二手烟”由此对人呼吸系统甚至全身产生更大的伤害。他强烈呼吁吸烟者不要在公园绿道上吸烟,公园管理方对此现象也要进行劝导。
对于范先生这一呼吁,有市民表示赞同。湖海塘公园作为市区体育公园和健康主题公园,限制“游烟”非常有必要,应加强控烟宣传,通过公园保安、志愿者劝导,设置户外吸烟点,增贴禁烟标识等,以减少游客一边走路一边吸烟的“游烟”现象发生。也有市民不以为然。相比室内公共场所、工作场所和公共交通工具全面禁烟,在户外公园推进禁烟、限烟行动,有人认为多此一举:一则由于法律法规的缺失,对室外“游烟”行为缺乏明确的界定与处罚措施,二则户外公共场所禁烟、限烟,主要还是靠吸烟的市民自觉。室外“二手烟”、“游烟”频发,严重降低市民出行体验和生活质量,对公共环境和市民健康也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。记者留意到,上海已对“游烟”(即边走路边吸烟)行为说不。从上月中旬开始,上海市开始在外滩等8个中外游客集中、人群密集的“网红”地标场所,重点推进室外“游烟”治理试点工作。今年6月1日起,上海升级版控烟条例正式实施,不仅室内场所全面禁烟,室外行人密集区也将禁止“边走路边抽烟”。根据《上海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》,相关公共场所的室外区域严禁吸烟,违者个人最高罚款200元,场所管理方最高罚款3万元。据上海市爱卫办、上海市健康促进中心开展的有关室外“二手烟”万人调查结果显示,有约六成市民明确表示“经常遭遇‘游烟’”,超七成市民表示不能接受“游烟”。市民在室外遭遇“二手烟”最多的前5个场所,分别为室外排队等候区域(如景区、饭店、饮品店等)、人行道和路口红绿灯等候区域、室外游乐场、公交车站、商场及商务楼出入口等。市民对学校门口(接送学生时段)、医院大楼门口和地铁站出入口三类场所的室外“二手烟”反响强烈,对“游烟”尤其关注。记者走访市区湖海塘公园,发现除了公共卫生间张贴禁烟标志外,室外公共场所如沙滩等儿童游乐场所均无禁烟标志。另外,公园保安吸烟现象也较为常见。记者将范先生提议和走访发现的问题反馈给市湖海塘公园管理处,工作人员表示他们已注意到这一现象,但管理起来有难度,目前只能寄希望市民树立“室外不随处吸烟”健康理念,相关职能部门多措并举强化控烟管理。[color=rgba(0, 0, 0, 0.9)]来源:[color=rgba(0, 0, 0, 0.9)]金彩云客户端[color=rgba(0, 0, 0, 0.9)]等
展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