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明前后,春耕正忙。
绿油油的水田,金灿灿的稻谷,香喷喷的米饭。从田间地头,到自家餐桌,一餐一食,粒粒皆辛苦。
白龙桥一对种植大米的85后夫妻,苦心钻研种植技术,却忽略了销售渠道,导致去年冬天收下的上万斤稻谷滞销在了自家仓库。新一轮春耕在即,夫妻俩却一筹莫展...
“ 金华好物推荐第3期:本地优质大米 ”
![]()
白龙桥的田间地头,皮肤黝黑的陈大哥正在播种新一年的水稻。曾经他也是个皮肤白皙的帅小伙,过着朝九晚五的生活,为了“理想”二字,毅然投身靠天吃饭的耕种事业。作为农业入行新人,种植水稻的这2年里,他几乎住在农田里,只为能有个好收成。天气的变化多端让水稻种植变得难以预测,但在陈大哥看来,这种不确定性正是种植的乐趣所在。田野的空气、泥土的香气、陪伴水稻成长的耐心以及丰收的喜悦,都是他每一天的生活意趣。
![]()
2年的种植生涯里,陈大哥还要面对家人朋友的质疑,却因为心底的“理想”坚持了下来。金华的大米,大部分都从外地省市进口,为了让亲友、让更多金华人吃到放心的、新鲜的、金华本地味道的大米,即使陪伴儿子成长的时间很少,陈大哥也继续坚持这农田事业。陈大哥的妻子,是位美术老师。在陈大哥刚开始要抛下所有去种植水稻的时候,有过不解,有过争吵,却在陈大哥的坚持中慢慢理解了他。夫妻同心,“再大的困难也要一起抗,不要让他孤单前行”。
陈大哥的儿子,在同学面前也会很自豪地说:“我吃的大米是我爸爸种的”,陈大哥给儿子的,不仅仅是看到大米丰收时油然而生的自豪感,更是在这日复一日坚持中言传身教的精神富足。 ![]()
冬去春来,新一轮春耕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,可他们却没有等到他们的春天。因为花了大量的时间精力研究种植技术,忽视了大米的销售推广,陈大哥去年冬天收成的上万斤稻谷,依旧储藏在自家仓库。
“现在我们只想尽快不计成本地销售掉,好把精力放到新一轮的春耕。” 02
“ 好品种好化肥种出的好大米 ”
![]()
![]()
陈大哥选择种植的品种是曾荣获黑龙江国际大米节金奖的华浙优261品种,由华中农业大学和浙江大学联合育成。这个品种的大米颗粒细长饱满,白亮晶莹,水分适中,口感不会过于粘糯。
种植中的化肥也是关键。陈大哥用的是火山岩肥料,富含益生菌,不仅能保护土壤,还能给农作物营养。
从田里收割上来的水稻,需要经过筛谷、碾米、筛米、包装四道工序,内层真空保鲜,外层手提拿取,每道工序都严格把控,只为让每家每户吃到放心的米。
![]()
“饭之味在百味之上,知味遇有好饭,不必用菜”。大米开袋后可以闻到宜人清香,米质晶莹,米粒饱满,蒸煮后口感清甜,柔软弹牙,粘而不腻,就算是冷饭也不易回生。一碗下肚,“粒粒皆辛苦”瞬间化作每次咀嚼的幸福和满足。
03
“ 现碾现发,金华同城包邮到家 ”
陈大哥仓库里上万斤稻谷,都是在运送前新鲜碾成大米装袋的,金华二环内邮政同城配送,当天就可以吃到金华本地味道的大米~![]()
播种正当时,万物同生长。新一年春耕,陈大哥又开始了周而复始的忙碌...如果你家中正准备购置大米
请一定优先考虑我们
希望大家能伸出援助之手
支持金华本地大米
如果有大米需求的厂区和食堂
请与秀才哥联系:15058505040
▽▽▽
保存图片或截图-打开“抖音”APP扫码关注
-浙中优选·公益助农-第74期-
金华本地优质大米
展开